不久前,每當提到監管、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或區塊鏈法案時,華盛頓的消息都會在交易桌上引起波動。
但現在,隨著監管拖延的影響開始顯現,其他地區加強了行動,你不得不問:美國仍然是加密世界的中心嗎?
為什麼美國曾經稱霸
美國在加密領域的主導地位有三大支柱:
-
監管權力:SEC、CFTC 和財政部長期以來對什麼是合法的、什麼不是以及資產如何分類具有影響力。美國的裁決往往在全球市場中引起迴響。
-
機構實力:華爾街銀行、對沖基金和傳統金融機構迅速進入比特幣、以太坊和數字資產基礎設施。美國仍然是許多最大加密基金和金融科技橋樑的所在地。
-
市場深度和流動性:美國的交易所和市場仍然看到巨大的交易量。當全球加密 ETF 吸引創紀錄的資金流入時,其中大部分資金通過美國主導的渠道流動。
這些結構性優勢使美國能夠制定其他國家遵循的規則,直到現在。
美國在哪些方面正在下滑,其他國家在增長
監管 = 影響力
美國面臨一個困境:它擁有權力,但不作為或混亂的信號削弱了這種權力。SEC 在資產分類中的角色、其執法對抗和優先事項的變化使政策結果變得不那麼可預測。
同時,國會於 2025 年通過了GENIUS 法案以在國內監管穩定幣。這是一個積極的步驟,但範圍狹窄,反應性而非擴展性。
其他地區正在更快地推進。歐盟的 MiCA 框架為公司在發行和許可方面提供了明確性。像阿聯酋、瑞士和新加坡這樣的加密友好地區正在提供明確的監管通道、稅收優惠和支持性基礎設施。
當其他地方的監管明確性更快時,領導地位就會轉移。
資本是全球性的
資金不會等待國會。隨著國際投資者尋求收益和選擇性,資本正在流向合規性更清晰的地區。加密交易所擴展到美國以外,基金經理在全球設立辦事處,暗示著影響力可能重新分配。
政策拖延和不確定性
每當華盛頓停滯不前(預算爭鬥、關門、監管僵局)時,不確定性就會蔓延到加密世界。以美國為中心的項目暫停,上市被推遲,機構重新考慮曝光。這為外國交易所和協議抓住市場份額打開了缺口。
這對全球加密貨幣意味著什麼
去中心化的槓桿意味著項目、交易所和資本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自由地移動到監管最有利的地方。美國可能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但它不再擁有獨占影響力。
同時,競爭區域正在出現,並將自己定位為新的加密金融共同首都,吸引用戶和公司。
儘管如此,美國的影響力仍然具有分量。政策變化、SEC 裁決或新的加密法案仍然可以在全球市場中引起波動,儘管反應變得不那麼一致。
正在形成的是一個新的、多中心的世界,一個加密權力在多個中心共享的世界,每個中心都由其獨特的優勢和監管優勢定義。
最後的想法
美國不再壟斷加密的中心舞台,但它遠未失去相關性。其監管能力、金融實力和機構遺產仍然重要。然而,隨著其他地區加強優勢,未來可能是多中心的:加密首都在更多地方,而不僅僅是華盛頓特區。
在 2025 年,成為“中心”不是一個默認的地位。你必須每天努力爭取。

